洪格爾高勒鎮緊扣打贏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總體目標,堅持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統籌推進,創新設立牲畜臨時管理區,有效破解牲畜誤入破壞治理成果難題,推動生態保護與牧民生產生活協同共進。
提高政治站位,厚植生態為民底色
洪格爾高勒鎮作為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的重要陣地,嚴格落實“一塊一檔”管理措施,通過圍欄封育、沙障設置等工程,已累計完成41萬余畝治理任務,項目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隨著治理推進,牲畜偶爾誤入治理區的問題逐漸顯現——既威脅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也引發牧民群眾關切。鎮黨委、政府深刻把握“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的核心要求,將解決牲畜誤入問題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具體行動,以“防破壞、解民憂、聚合力”為目標,科學布局440㎡/個的牲畜臨時管理區10處。通過“有溫度的治理”架起生態保護與民生保障的連心橋,既守牢生態保護紅線,又為牧民牲畜臨時管理提供兜底保障,用“小切口”彰顯了生態為民的“大擔當”。
科學布局建設,構建長效管護機制
立足項目區生態敏感程度與牧民生產生活半徑,10處牲畜臨時管理區均選址在交通便利、靠近牧戶定居點的非核心治理區,實行圍欄全封閉管理。針對首次誤入牲畜的牧民,明確“臨時管理、限時認領、責任到人”規范并予以警告。同步建立“鎮—嘎查—管護員”三級聯動體系,強化日常巡查與誤入牲畜登記轉運,確保管護無死角。工作中注重警示教育引領,通過政策宣講、案例解讀等方式向牧民講清“生態破壞易、修復難”的客觀規律,推動牧民從被動約束向主動治沙轉變,逐步形成“共護沙綠、共享成果”的行動自覺。
聚焦雙向賦能,凝聚治沙興沙合力
牲畜臨時管理區運行以來,生態保護與民生保障實現“雙提升”:項目區生態破壞風險顯著降低,牧民因牲畜誤入產生的顧慮大幅緩解,生產生活與生態保護的矛盾逐步化解,群眾對治沙工作的理解支持度持續攀升。更重要的是,這一創新舉措架起了黨群“連心橋”,牧民主動參與生態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人人治沙、共建家園”的良好氛圍日益濃厚。
洪格爾高勒鎮將持續扛牢政治責任,以更實舉措、更優機制守護治沙成果,讓渾善達克沙地“綠”的底色更濃、“美”的畫卷更展,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打印
關閉
蒙公網安備
152522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