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巴嘎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開發與保護相互協調的礦產開發新格局。
訪談嘉賓:阿巴嘎旗政府副旗長 陳建軍
訪談時間:2024年10月24日
訪談視頻
訪談時間:?2024年10月24日
訪談嘉賓:?阿巴嘎旗政府副旗長 陳建軍
訪談簡介:近年來,阿巴嘎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開發與保護相互協調的礦產開發新格局。
主持人:在盟委、行署的領導下,我盟礦產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強化,在順應城鄉建設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下,為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能力做出積極的貢獻。請您首先跟我們介紹一下咱們阿旗礦產資源總體概況?
嘉賓:阿巴嘎旗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26種,煤炭、螢石、鉬銅、銀鉛鋅等儲量可觀,現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24種,主要有金、銀、銅、鐵、鉬、鉛、鋅、鉍、煤炭、螢石、石膏和石灰巖等,查明的煤炭資源100多億噸、鉬金屬儲量40.9萬噸、銅金屬儲量3.9萬噸、鐵礦石儲量252萬噸、鉛鋅鉍等多金屬儲量73.4萬噸、螢石儲量3640.45萬噸、石灰巖儲量6.1億噸。
主持人:阿巴嘎旗目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有哪些進展?
嘉賓:阿巴嘎旗目前在期礦山20家,按照相關要求,需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礦山全部編制了年度治理計劃,并繳存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基金。2022年以來共投入治理資金1.47億元,完成治理面積4.81平方公里,完成治理任務共138項,各項任務均按計劃有序推進。特別是全盟“18+3”中涉及的阿旗1家企業金地礦業,三年累計投入治理資金3512萬元,完成了干堆場、尾礦庫、排土場等項的治理任務,礦區環境治理效果明顯。
主持人:阿巴嘎旗地質環境治理取得這些成果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嘉賓:一、督促各礦山企業結合上年度治理任務完成情況,提前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逐礦明確年度基金計提金額、治理面積、投入資金、計劃任務和完成時限,確定每項治理任務的責任人。
二、落實好企業的主體責任,持續加大投入。結合企業制定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計劃,按月調度督促礦山企業推進落實,要求企業建立臺賬,明確各項任務的完成時限、治理標準,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后的照片,對礦山治理情況每年聘請第三方進行評估,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年度治理任務,對于上級部門檢查出的整改問題要及時列入年度治理計劃,做到“應治盡治”。
三、持續加大歷史遺留廢棄無主采坑地質環境治理項目。2023年底阿巴嘎旗所有歷史遺留廢棄無主采坑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全部治理完成,累計投入資金3344萬元,完成治理面積11.27平方公里。
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按照《關于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要求,根據我旗的4個大中型礦山建設現狀,確定各礦山企業進入綠色礦山名錄的時間,要求企業制定綠色礦山提升計劃,按時進入綠色礦山名錄。
主持人:礦產資源的開發勢必對礦山地質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當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如何提升礦山地質環境?
嘉賓: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戰略,并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推進,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弘揚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使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
搞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是自然資源系統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近年來,我旗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管理部門的普遍重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自實施以來,在旗委、旗政府的領導下,歷經起步、優化調整、快速推進、理念提升的發展過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何進一步提升礦山地質環境,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著力推進法制建設,構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制度保障體系,全面提升自然資源領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二、探索多規劃或多方案合一的問題。一是探索礦產資源規劃與環境保護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水土保持、生態環境規劃等“多規合一”或“多方案合一”,合理設置規劃開采區、限采區、禁采區,做到“三區”設置與相關規劃的功能區設置相協調。二是采礦權布局嚴格遵循“三區管理”原則,礦山開采區必須避開重要自然保護區、景觀區、居民集中生活區的周邊和重要交通干線、河流湖泊直觀可視范圍。三是充分考慮區域性的資源需求和資源有效供給范圍,做到布局合理,規模開發,數量適度。
三、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宜園則園(建設礦山公園)”的原則,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四、加大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恢復治理力度。加大爭取國家層面資金的支持力度,爭取上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專項資金,進一步解決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蒙公網安備
152522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