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邀請到盟委統戰部副部長、盟宗教事務局局長蘇德、盟民委副主任蘇月松介紹我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內蒙古日報駐錫記者站、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駐錫記者站、錫林郭勒盟融媒體中心。
首先,請蘇月松女士介紹相關情況。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
大家好!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一直以來對我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工作的關心和關注。
創建全國民族團結示范盟,是錫林郭勒盟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高質量完成好“兩件大事”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決定,助力內蒙古全面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一個重要的實踐。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自2022年啟動以來,盟委、行署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錫林郭勒盟“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殷切囑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入全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高位統籌、周密部署,聯動推進、常抓不懈;全盟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持續、廣泛、深入地開展創建活動,切實推進示范盟創建工作多點開花、提質增效。下面我就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創建工作進展情況作簡要通報。
一、強化政治引領,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
盟委、行署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擺在全盟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盟委行署重要議事日程,與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
一是將創建工作與“一把手工程”緊密結合。持續夯實組織基礎。成立以盟委書記為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完善創建工作組織體系,強化四級聯動、密切分工協作,盟旗兩級黨委、政府累計召開民族工作專題學習會議47次,創建工作相關部署推進會、座談會116次,切實壓緊壓實各地區各部門齊心協力抓民族工作的主體責任,確保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全面覆蓋、一貫到底。加強各項工作貫徹主線情況的統籌協調,把貫徹主線職責寫入“三定”方案、納入各類組織章程、工作規則和文化建設內容,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族干部群眾的生活。持續強化理論武裝。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盟旗兩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組織開展專題學習42次,其中,研討交流26次、專家輔導3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課程納入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組織開展全盟領導干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培訓人數2288人次,實現領導干部全覆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黨員教育培訓內容,分級分類抓好教育培訓工作,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培訓班741期,培訓黨員4.23萬人次。持續完善工作機制。持續實施“月調度”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分解臺賬各項重點任務。對照國家民委新修訂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州、盟)、縣(市、區、旗)測評指標(西部地區)》,完善形成7個方面21項目標任務153條落實舉措的《錫林郭勒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重點任務分解臺賬》。各牽頭單位統籌抓總,責任單位密切配合,經過認真梳理,對照落實舉措,按照年度任務安排,截至2024年1月底,已完成年度任務153條中的146條,6條正在有序推進。
二是充實和壯大基層民族工作力量。堅持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加強民族工作部門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健全旗縣市(區)、蘇木鄉鎮(街道辦事處)、嘎查村(社區)三級民族工作網絡,充實民族工作力量,目前全盟71個鄉鎮蘇木全部配備專職統戰委員,1017個嘎查村(社區)均明確民族工作聯絡員,確保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
三是圍繞思路主題,加快推進“一廊一帶四個基地”建設。高位推進特色創建。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立足“以點帶面”的創建工作思路,進一步強化陣地支撐,積極打造我盟民族團結進步的“金名片”。以全盟“牢記囑托共奮進 石榴花開映錫林”創建主題為引領,立足“一廊一帶四個基地”特色創建,全面謀劃驗收路線,指導盟旗兩級按照標準打造五類點位300余個,其中,精心打造精品驗收點位160余個。充分發揮“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草原之子”廷·巴特爾、“三千孤兒入內蒙”為載體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作用,截至目前,累計接待全國、全區及盟內學習團隊、各族干部群眾11萬多人次。加快提升創建質效。連續舉辦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講解員培訓班、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工作培訓班,不斷推動創建工作走深走實。分批次組織各旗縣市(區)統戰部部長、民委主任等80余人分別赴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呼倫貝爾市等地區開展觀摩學習,進一步拓思路、開眼界、學經驗。落實“以督促提升、邊學邊增效”思路,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踐行“四下基層”,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創建工作專題調研指導2輪次。舉辦全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互觀互學現場會,召開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座談會,進一步總結工作成果、壓實工作責任、提升工作質效。與烏海市、西藏拉薩市簽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跨區域合作協議,切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信息共享、共同發展、經驗互鑒等方面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大力選樹先進典型。2023年,蘇尼特右旗被命名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多倫縣、盟公安局等12個地區和部門被命名為第九批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命名50個全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截至目前,全盟累計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地區)7個、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地區)75個、盟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地區)291個,先后有505個集體、903名個人被評為國家級、自治區級、盟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
二、強化思想引領,全面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工作中,全盟各級黨組織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聚焦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想辦法、出實招,推動“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四個共同”“五個認同”入腦入心入行,持續匯聚守望相助的奮進力量。
一是持續做好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宣傳工作。印發《錫林郭勒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4年度宣傳工作安排》,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凝聚工作合力、營造濃厚氛圍。在盟旗兩級媒體持續開設辦好“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跟我一起學成語”等專欄專題,大力宣傳報道我盟各地各部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工作舉措成效和好經驗好做法。召開自治區政協少數民族界別助力錫林郭勒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調研座談會,15位自治區政協委員和智庫專家對全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不斷為創建工作注入新動能。在《中國民族》雜志出版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增刊,為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搭建更高更廣更全面的輿論平臺。在北京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內蒙古體驗區錫林郭勒盟展演活動,采取“線下沉浸體驗+線上宣傳推廣”模式,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演,充分展示了我盟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進的新時代風貌。
二是扎實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百城千屏”公益宣傳平臺作用,全盟各地各單位通過344塊室內外電子顯示屏刊播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系列宣傳海報,時長達到3.3萬余小時,張貼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系列宣傳海報32500余張。堅持以“一周兩月”為載體,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為抓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石榴籽講堂、草原書屋等人員集中區域現場解答和發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相關宣傳材料,引導各族群眾切實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深入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工程,邀請國家民委宣講團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報告會,持續推進“石榴籽育人”工程,積極組織開展示范性集中入團儀式、“小石榴籽尋訪”等系列活動,抓好“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工作,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的建設,作為各級黨組織“三會一課”必學內容,截至目前,全盟各級基層黨組織開展學習研討1681次,書記講黨課494次,主題黨日557次;舉辦政策解讀、主題宣講、專題講座等1038場次,課堂教育教學1050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問卷調查,增強各族干部群眾“四個與共”“五個認同”理念。
三是創作推出一批有形有感有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文化建設始終,通過建設文化場所、開展文體活動、創作文藝作品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廣覆蓋弘揚中華文化,著力打造政治性強、內涵豐富、意蘊厚重、接受度高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主題,全盟各烏蘭牧騎創編歌曲《民族團結大家園》《心連心》、舞蹈《中華手拉手》《情系中華》、器樂《幸福的家園》等文藝作品,并走進廣場、社區、景區等開展文藝演出活動,以文藝形式賦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舉辦“錫林郭勒博物館館藏飾品展”,選送正鑲白旗伊和淖爾墓群出土的玻璃碗、金項圈、鎏金銀耳杯及多倫遼代貴妃墓出土的三節蓮花形銅燈、青瓷摩羯紋盆、白釉葫蘆瓶等多件珍貴文物參加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鑒往知遠—新時代考古成果展”,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文化自信自強。
三、強化政策引領,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堅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在增進各族群眾民生福祉上持續用力。加快培育和發展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23年爭取黨中央、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補助資金8955萬元,扎實推進通電、通路、通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飲水、農牧業生產、人居環境整治等民生工程,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推進“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配合北京市民宗委開展北京民族領域“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暨京蒙協作考察交流活動。拓展“‘石榴籽e起來’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黨建特色創新品牌案例的共建輻射面,促進黨建與業務“雙推進、雙融合”。舉辦2023年額爾敦純正草原羊產業發展大會,助力邊境地區綠色農畜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公共事業高質量發展。建成78個蘇木鄉鎮(街道)醫保服務站和932個嘎查村(社區)醫保服務點,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積極開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職業技能培訓需求調查摸底工作,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強化創業支持,為少數民族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共計157筆2623.9萬元,帶動少數民族就業347人。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牧區改廁“提質年”工作和村莊清潔行動,促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質量整體提升。著力實現邊境交通繁榮發展,提升移動網絡有效覆蓋范圍和質量,累計建成5G基站896座,完成投資1.8億元。
四、強化主線引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始終堅持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根本途徑,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服務保障措施,努力構建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多層次多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聯誼活動,保障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創新推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持續深入開展“小石榴籽尋訪”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各族青少年“手拉手邊境行”交流活動、“大手拉小手”對口支援幫扶交流活動等,引導各族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將愛我中華的種子植根青少年心靈深處。組織我盟青少年參加2023年邊疆民族地區各族青少年(北京)冬令營活動、民族體育主題交流(北京)夏令營活動及北京市第十八屆民族健身操大賽,通過參與各類活動,讓各族青少年切實增強“五個認同”。
積極探索構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讓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加快打造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試點,在全區率先打造完成正鑲白旗農村牧區“民漢合居”一體化綜合性養老服務園區,目前老年人已實現入住。扎實推動原民族語言授課幼兒園實行“民漢合園”,全盟50所原民語保教幼兒園已全部完成民漢合園工作。積極推進79所普通學校和35所原民族語言授課學校“結對共建”。以社區為切入點深入細致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健全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著力構建各民族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積極推進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價值理念納入到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中,把旅游業打造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推出錫林郭勒草原紅色之旅系列線路和2023年精品旅游線路19條,舉辦內蒙古自治區第33屆旅游那達慕,策劃實施一系列自駕穿越、機車音樂、旅拍露營、冰上龍舟等賽事活動。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依托我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舉辦首屆“蒙古馬精神杯”錫林郭勒蒙古馬超級聯賽,賽事活動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美食體驗等旅游業態10余項,吸引游客10萬人次,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宣傳渠道,在北京、成都、西安等主要客源城市舉辦“遼闊草原·錫林郭勒”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會,不斷提升我盟美譽度和知名度。
今年,是我盟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的驗收之年,希望全盟各族干部群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爭做民族團結進步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傳遞者,以正能量感染、影響、帶動身邊各族同胞攜手并進,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創建你我他,創建靠大家”,全盟各族干部群眾要以主人翁的姿態,迅速行動起來,齊心協力,積極投身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創建工作,做到知曉創建、支持創建、參與創建,共享創建成果。
感謝蘇月松女士的發布。
下面進行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報所在媒體名稱。
(問題:“一廊一帶四個基地”共建共享格局作為我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工作的總體思路,請您介紹一下相關建設情況?)
請蘇德先生回答記者提問。
回答:我盟結合實際,堅持守正創新,總結提煉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經驗做法,“以點帶面”提出了“一廊一帶四個基地”創建工作思路,經過精心打造,目前已成為錫林郭勒盟民族團結進步的“金名片”。
推動二連浩特市、 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聯建共建,深入實施“思想鑄魂”黨建引領工程、“凝心聚力”文化潤邊工程、“強基固邊”興邊富民工程、“籽籽同心”融合互嵌工程、“共治共享”北疆安全穩定工程,合力打造以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為主題的邊境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
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為抓手,以彰顯特色優勢為重點,在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鑲黃旗、正鑲白旗、太仆寺旗、正藍旗、多倫縣、烏拉蓋管理區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共享示范帶。
推進以“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草原之子”廷·巴特爾、“三千孤兒入內蒙”為載體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把草原兒女心向黨的“忠”、烏蘭牧騎的“紅”、“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愛”、“守望相助”的“情”、“蒙古馬” 的“拼”等創建實踐生動鮮活地詮釋出來、展示出去,確保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
感謝各位發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打印
關閉
蒙公網安備
15252202000107號